重溫崢嶸歲月 領悟初心使命
——講述中共汾陽特別支部歷史
□ 尹婷婷
善美汾州,歷史悠久,鐘靈毓秀,憶往昔崢嶸歲月,一顆顆革命的火種從這里薪火相傳,燃遍了呂梁大地。1919年五四運動之后,地處晉西中心的汾陽,憑借其千余年州府治所在的政治、文化傳承和“秦晉旱碼頭”的區(qū)位優(yōu)勢,成為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中心。
1923年夏,汾陽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河汾中學建立。1925年夏,呂梁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汾陽特別支部成立。中共汾陽特別支部建立后,先后領導發(fā)動了一系列重大的革命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周邊地區(qū)的反帝、反封建運動的發(fā)展,在山西省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中共汾陽特別支部的創(chuàng)建
1919年五四運動之后,為聲援五四運動,河汾中學的學生首先罷課,并聯(lián)合銘義中學和城內高小學生上街游行示威,高呼“取消二十一條”“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召開講演會,印發(fā)石印傳單,宣傳反帝、反封建、誓死不當亡國奴等思想;開展檢查抵制日貨等活動;有組織地深入到學校、工廠、農村進行演講,發(fā)表宣言和告民眾書,號召各界群眾一致奮起,反對“巴黎和約”,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
當年秋天,郭桐年從北京高師畢業(yè)后來到汾陽河汾中學教國文。在北京上學期間,郭桐年參加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目睹了北京學生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情景,深受五四運動新思想的影響。他來到河汾中學后,向學生們宣傳新文化,提倡白話文,并將自己購買和珍藏的《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借給學生們傳閱,使學生們有幸接觸到了馬克思、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著作,受到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
1923年,汾陽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李舜卿擔任第一任團支部書記。1924年初,賀昌批準李舜卿由團轉黨,這是汾陽發(fā)展的第一名黨員。
1925年夏,在反帝愛國運動中,汾陽團特支的共青團員經受了實際斗爭的鍛煉與考驗,韓壽萱、劉有剛、李伯生、郭維秀、李旭東等共青團員相繼轉為中共黨員。根據中共北京區(qū)委決定,在中共太原支部領導人張叔平幫助下,建立了中共汾陽特別支部。特支書記由武子程擔任,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分別由韓壽萱、李旭東擔任。中共汾陽特支直屬中共北京區(qū)委領導,與中共太原支部保持密切聯(lián)系并就近接受工作指導。
中共汾陽特別支部的重要貢獻
(一)組織成立反對基督教同盟汾陽分會
1925年冬,為了反對基督教在汾勢力,中共汾陽特別支部成立了反對基督教同盟汾陽分會。12月25日,中共汾陽特支根據上級黨組織的統(tǒng)一部署,領導反基同盟汾陽分會和學生會利用圣誕節(jié)開展反對基督教的活動。在黨的領導下,銘義中學學生會向學校提出幾項要求:1、把《圣經》由必修課改為自愿選修課。2、將星期日全體學生必須排隊到教會大禮拜堂做禮拜改為自由自愿參加。3、把只有星期六下午才準學生自由出入校門的規(guī)定改為學生有事隨時可以自由出入校門,并允許學生示威游行,化裝演講;學生的愛國自由學校不應限制干涉。
1925年冬,銘義中學每周一節(jié)的《圣經課》被徹底廢除。
1926年秋,中共汾陽特別支部下屬的4個基層黨小組改建為5個基層黨支部。中共汾陽特別支部在臨近的3個縣分別建立了柳林鎮(zhèn)、磧口鎮(zhèn)、曲峪鎮(zhèn)、孝義(仁坊)等4個黨支部(黨小組)。革命形式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二)組織成立汾陽工人運動小組并開展工人運動
1926年9月,隨著北伐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和全國工農運動的高漲,中共汾陽特支進一步認識到工人運動的重要性。為了加強對本縣工人運動的領導,在城內八福茶園召開會議,成立汾陽工人運動小組(簡稱工運小組),李伯生兼任工運小組負責人。工運小組決定在公司、廠、店中成立基層工會組織。會后,李伯生、李正旺、賀衍慶、楊毓棟、霍文新、劉兆興等共產黨員與共青團員利用課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深入到昆侖火柴公司、織布廠、理發(fā)店等工廠、作坊、商店中進行活動,與工人交朋友,舉辦平民夜校,一邊組織工人和店員學習文化知識,一邊講解馬克思主義關于工人階級歷史使命的基本常識,進行革命理論的啟蒙教育。到年底,全縣50%以上的公司、廠、店成立了工人小組或工人聯(lián)合會。
(三)組織河汾中學學生示威,迫令縣政府釋放扣押的農民
1926年夏秋之際,正當大秋作物急需灌溉之際,肖家莊村地主、劣紳卻獨霸文峪河水,不讓農民澆地。肖家莊農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自動組織起來,成群結隊地與地主、劣紳進行說理斗爭。地主、劣紳對群眾的反抗既懼怕又憎恨,他們暗中勾結縣政府官員,以“農民鬧事”為借口將幾個領頭的農民扣押進城。汾陽黨、團組織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商量對策,安排李旭東等組織河汾中學學生到縣政府示威,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被押農民。縣政府迫于學生和社會壓力,不得不將扣押的農民全部釋放。
12月25日,中共汾陽特支改建為中共汾陽地委。
(四)組織冀村等地成立農民協(xié)會
1927年春,中共汾陽地委派楊毓棟等人到冀村等村鎮(zhèn)開展農運工作,介紹國民革命的形勢,啟發(fā)引導廣大貧苦農民團結起來與土豪劣紳作斗爭。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發(fā)動和組織工作后,冀村、三泉、上達等村鎮(zhèn)成立了農民協(xié)會。通過農民協(xié)會將廣大貧苦農民團結起來,開展了與地主的斗爭,實行減租減息減押,廢除苛捐等。
(五)組織成立汾陽縣總工會
1927年5月1日,中共汾陽地委在廣智園召開了千余人參加的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暨汾陽縣總工會成立大會。會上,對阻撓工人參加大會和不允許成立工會組織的廠老板進行了斗爭。大會選出7名執(zhí)行委員,李伯生、李正旺、賀衍慶等當選為縣總工會負責人??h總工會成立后,基層工會組織得到迅速發(fā)展,工會會員發(fā)展到1200余人。
(六)組織縣城各界隆重悼念李大釗烈士
1927年4月28日下午,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被軍閥張作霖絞殺。5月初,中共太原地委專程來汾陽傳達中共中央緊急指示,要求各地隆重紀念李大釗同志,盡量公開召開追悼會,也可以用文藝形式大力宣傳革命精神。國民革命軍第三軍中地下黨員鄭坦連夜趕寫出劇本《革命魂》,中共汾陽地方黨員和國民革命軍第三軍中地下黨員不分晝夜趕排節(jié)目,布置會場,組織動員群眾。準備工作就緒后,在狄公廟(現(xiàn)址在鼓樓西街招待所對面)舉行了有數千人參加的,為期3天的悼念活動。話劇《革命魂》由鄭坦扮演李大釗,臺參謀扮演反動法官。舞臺上,李大釗大義凜然、義正辭嚴,法官強詞奪理、蠻橫兇殘。演出激起廣大人民群眾對反動軍閥和帝國主義的仇恨,會場上爆發(fā)出一片“打倒軍閥”“打倒張作霖”“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聲。
在白色恐怖下堅持斗爭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wèi)發(fā)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山西閻錫山當局加緊“清黨”。在白色恐怖下,汾陽革命斗爭形勢日益惡化,部分黨員開始動搖或持觀望態(tài)度,黨組織被迫轉為隱蔽活動,各工廠的工會組織遭到老板的壓制和打擊,原來蓬勃發(fā)展的工會和學生會被查禁或解散,汾陽地方黨組織領導的各項革命運動難以開展。在此情況下,中共汾陽縣委堅持秘密活動,在著力于鞏固黨的隊伍的同時,在學生和工人中進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1927年7月,中共汾陽地委改建為汾陽縣委。1927年12月25日,中共汾陽縣委組織部分黨團員利用圣誕節(jié)之機進行反基督教宣傳時,縣委領導人王森等被抓捕,縣委遭到破壞,黨的組織活動陷入低潮。
1927年12月28日,汾陽縣學聯(lián)主席解學智到獄中探望王森。王森暗示解學智銷毀黨內秘密文件。根據王森暗示,解學智找到秘密文件,將其全部銷毀。與此同時,縣委保存在汾陽醫(yī)院地下室中的秘密文件也進行了銷毀。
黨組織恢復
1930年11月,馮玉祥、閻錫山聯(lián)合倒蔣的中原大戰(zhàn)失敗后,馮玉祥帶領殘部及開封軍校學員千余人撤到汾陽。開封軍校易名為汾陽軍校。不久,軍校中的中共地下組織與山西特委取得組織聯(lián)系,同時,將軍校內黨支部改建為中共汾陽軍事工作委員會。1932年2月,中共汾陽軍工委改為中共汾陽縣臨時委員會。同年5月,又改為中共汾陽區(qū)工作委員會。汾陽軍校黨組織在地方發(fā)展黨員、擴大組織,再次組建了中共汾陽特別支部,使地方黨組織得到恢復。黨組織恢復后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黨組織在汾陽醫(yī)院設立地下交通站
1931年夏,中共汾陽特支在汾陽醫(yī)院設秘密交通站。交通站負責接應來往的地下工作人員,傳遞黨內文件,轉運槍支彈藥及各種物資用品。陜北和山西各地黨組織派來汾陽的人員常以“病人”身份住在醫(yī)院里,在醫(yī)院黨組織的協(xié)助下進行工作。一年后,上級黨組織派鄭推先(馮玉祥兒媳,地下黨員)住到醫(yī)院,專門負責此項工作。此外,在交通站掩護下,一些紅軍、游擊隊傷員也送到醫(yī)院治療。
(二)召開抗日救國群眾大會
1931年,日本關東軍蓄意制造“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三省。一時間,抗日反蔣怒潮風起云涌。12月22日,在汾陽地下黨組織的倡導和推動下,汾陽縣城內召開抗日救國群眾大會,并約請愛國將領馮玉祥出席。會上,馮玉祥發(fā)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他說:日本帝國主義9月18日侵占了我國領土東北三省,那里的同胞遭到了豬狗都不如的欺侮,真是亡國之民不如喪家之犬。我們大家要團結起來,打掉一切阻止抗日工作的障礙。國民黨汾陽縣黨部失于職守,不支援抗日,國難當頭,袖手旁觀,真不如雞犬。養(yǎng)雞能司晨,養(yǎng)犬能看門,這些雞犬不如的東西應該打倒。他的講話切中時弊,博得一片掌聲。最后,他領著大家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狗強盜!”
(三)中共汾陽特別支部發(fā)動學生參軍抗日
1933年3月,山西省教育廳宣布全省中學應屆畢業(yè)生于夏季舉行會考計劃遭到許多學生的反對。中共汾陽特支借此機會發(fā)動銘義、河汾兩所中學的進步分子聯(lián)合廣大青年學生抵制會考,動員學生參加馮玉祥軍隊,隨軍北上抗日。最后,有近百名學生參加了抗日同盟軍。
中共汾陽特別支部再次遭到破壞和中共汾陽縣委成立
1934年1月,中共山西特委王光甫被捕后叛變,把汾陽黨組織的名單交給閻錫山當局,中共汾陽特別支部遭到破壞。之后,汾陽黨組織與山西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這種局面持續(xù)了約三年之久。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共汾陽縣委成立,領導汾陽人民開展抗日戰(zhàn)爭,抗戰(zhàn)期間,汾陽全城上下,共赴國難、浴血堅持,抗日英雄蔣三令敵人聞風喪膽,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1948年7月12日,汾陽全境獲得解放。解放戰(zhàn)爭期間,組織汾陽人民參加孝義戰(zhàn)役、太原戰(zhàn)役、67名烈士血染晨曦,1200多位烈士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生命。這一時期還涌現(xiàn)出一批袁德良、史景班、許志奮等革命前輩。
總之,呂梁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汾陽特別支部的誕生,經歷了發(fā)展——遭到破壞——恢復——再遭破壞——重新建立并發(fā)展壯大這樣艱難曲折的道路。
中共汾陽特別支部,在大革命時期,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與汾陽軍校的地下黨組織共同掀起抗日反蔣的革命大潮;抗日戰(zhàn)爭時期,汾陽黨組織領導人民開展英勇頑強的斗爭,勝利度過嚴重困難時期,迎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解放戰(zhàn)爭時期,粉碎閻軍進攻,汾陽獲得全境解放。
中共汾陽特別支部的建立蘊含著百折不屈的革命精神,鑄就了熠熠生輝的紅色文化,奏響了催人奮進的勝利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