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梁大智
技融鼓舞藝從精,
綢帶翻飛氣勢行。
征戰(zhàn)助威添膽量,
豐收節(jié)慶伴蘆笙。
雙龍擺尾如雷響,
馬步纏腰似虎鳴。
澎湃黃河酣暢處,
天壺騰越有回聲。
腰鼓屬打擊樂器,形似圓筒,兩端略細,中間稍粗,鼓長約34厘米,兩面蒙皮。鼓框上有環(huán),用綢帶懸掛在腰間,演奏時雙手各執(zhí)鼓槌擊奏,并伴有舞蹈動作。腰鼓舞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早在秦、漢時期,腰鼓就被駐防將士用于擊鼓報警助威、傳遞訊息、慶祝勝利。隨著歲月流逝,腰鼓逐漸成為一種增添節(jié)日氣氛的娛樂活動。
龍泉腰鼓是流傳在文水縣龍泉村一帶的一種民間廣場群體藝術,展現(xiàn)了文水人民的一腔熱血,是文水民間藝術中獨特而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粗獷豪放,剽悍威武,剛勁激昂,氣勢磅礴,渾厚雄壯,威猛剛烈,鏗鏘有力,舞姿優(yōu)美,瀟灑大方,流暢飄逸,快收猛放,有張有弛,群而不亂,變化多端等特點。龍泉腰鼓融舞蹈、武術、體操、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為一體,集中表現(xiàn)了文水人奪取勝利和豐收后的喜悅心情,融合了黃土高原人憨厚、實在、樂觀開朗的性格。
龍泉腰鼓依據(jù)不同的風格韻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輕松愉快、瀟灑活潑,動作幅度小,類似秧歌的風格;“武腰鼓”則歡快激烈、粗獷奔放,并有較大的踢打、跳躍和旋轉(zhuǎn)動作,尤其是鼓手的騰空飛躍技巧,給人們以英武激越的感覺。目前,文、武腰鼓逐漸結(jié)合形成新的風格,它們生動地反映了當?shù)厝罕姾┖?、淳樸的氣質(zhì)和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