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溝的 “詩意中國”
□ 馬明高
大冬溝就在千年景區(qū)里。
我以前來過。記得那時還沒有開辟人行通道,在茫茫大森林里,順著陡峭山坡登攀,忽高忽地,十分艱難。那次不小心扭了腳腕,好長時間里下班回家爬樓梯都感到難受。但是,欣慰的是,那次我們終于爬上了呂梁山脈的最高峰——骨脊山。
那個時候,我們只顧爬山,還不知道這里有個叫大東溝的地方。現(xiàn)在又一次來到這里,覺得多少有些曾似相識。才知道大東溝就在離石區(qū)信義鎮(zhèn)的千年村。它地處呂梁山主峰骨脊山的腳下,關(guān)帝山森林片區(qū),千年林場一帶。好地方啊!一進入這山林腹地,便能夠感到這里的天、這里的山、這里的水和別的地方大不一樣。天空寬闊疏離,大氣磅礴,藍的自然通透,清新爽朗,白云充滿立體感,或聚或散,或大或小,一團一縷,散漫自由,悠然自在。再看那山,不是奇陡峻峭,而是舒緩圓潤,碧綠的山巒,一座緊挨一座,生機盎然,綠的真是能夠擠出水來。已經(jīng)聽到樹林里的流水聲了。嘩啦啦,嘩啦啦,大的泉水猶如小河一樣流淌著。小的泉水則無聲無息,卻隨處可見。它們漫過草地,四處浸透。大東溝真的是山泉處處,水流豐沛啊。
我們漫步在用青石砌筑的彎曲人行步道上,望見前面無比寬闊的大草地上,有一群一群的孩子們,戴著白色的旅游帽子,穿著色彩斑斕的夏服正在游玩,或站或坐,或跑或跳,一堆一團,或在白色大帳蓬下寫生畫畫,或在黃色草屋門前佇立沉思,還有的在草地上打羽毛球、放著風箏。仿佛寬銀幕電影里的遠景長鏡頭,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與詩意的流動。
導游在前面引著,聲音清脆地給我們介紹著。我們緊隨其后,一邊觀賞,一邊聽著她的講解。大東溝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可神秘啦!據(jù)說這里有女媧補天的煉石廠、大禹治水的發(fā)端處、漢代皇帝劉淵的屯兵地,佛教二十二代宗師劉薩河在這里傳過經(jīng)布過道,山上還有后趙皇帝石勒、孝文帝的衣冠墓等等。大家附和著,一片歡聲笑語。導游說,2022年,離石區(qū)立足“潛力在山、優(yōu)勢在林、特色在水”的特點,啟動了骨脊山旅游項目,在大東溝新建了一條長約2000米的原生態(tài)步道,開放了6個露營區(qū),沿著這條原生態(tài)步道分布了50多個露營平臺,328個露營位,配備有帳篷、天幕、桌椅等,分設(shè)有帳篷營地、燒烤營地、自駕房車露營區(qū)、兒童溪邊戲水區(qū)等區(qū)域,在這里可以舉辦精致餐飲、燒烤、露天電影、露營音樂表演、戶外分享沙龍、研學、寫生畫畫等活動,我們將露營潮旅生活、戶外體育運動和鄉(xiāng)村振興結(jié)合起來,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在綠水青山中漫步賞景、安營扎寨、貼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一會兒,我們就順著原生態(tài)步道進入到了大東溝的深處。我仿佛進入到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詩里。抬頭仰望,透過兩旁高大密集的樹木,可以看見遠處碧綠山峰上隱隱約約的齒點點白色積雪。俯身腳下,古木根深,巨石橫臥,山花遍地,山泉閃閃,澗水汨汨,小橋草屋,點綴其間。走在木質(zhì)的人行步道上,頭頂上的濃郁樹冠投下一片又一片的蔭影,隨著清風的吹拂,斑斑駁駁,閃閃點點,給人的全身送來一刻又一刻的涼爽。
喜歡泉水。夏日里的泉水,總是給人一種清麗、清涼、清爽的喜感。大東溝里多有山泉。在山溝里的溪河里,在石橋的下邊,在古樹的根部,都有或?qū)捇蚣毜娜诹鳌H陉柟獾恼丈湎?,閃著金屑般的光芒,好象太陽在水里施展著煉金術(shù)。它讓人想起了王維的《金屑泉》,“日飲金屑泉,少當千馀歲。翠鳳翊文螭,羽節(jié)朝玉帝?!毕肫鹆伺岬系耐}詩,“縈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迎晨含素華,獨往事朝汲?!蓖蹙S說,每天飲用這金屑泉水,可以活到一千多歲,能夠乘著神鳥駕著神車,飛上青天,去見玉皇大帝。裴迪的詩讓我們又回到了現(xiàn)實之中,泉水靜靜地深山幽谷里流了出來,好像不曾流瀉,陽光下的泉水金燦燦的,似乎伸手就可以撈出黃金美玉。這里的泉水,早晨才最好,晶瑩清澈,有個清瘦的詩人經(jīng)常帶著瓦罐獨自去泉邊打水。
大東溝不僅古樹多、泉水多,石頭也多。那些石頭很自在,極自由,或圓或方,或正或歪,或肥或瘦,或美或丑,都很平等齊觀,有的躺在河里,有的臥在樹下,有的擠在橋下,大大小小,仿佛每塊石頭都有故事。一塊,一塊,都極淡然、自然、安然,似乎不分別,不褒貶,不夸張,不粉飾,身心清靜,悠然神遠。自然,會讓我想起了王維的《白石灘》,“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我。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鼻迦狭?,巨大的白石下還有許多圓潤的白卵石、白色的流沙。水和云在白石間形成袖珍瀑布,汩汩流淌。經(jīng)過多少年的流淌,大東溝森林里的那些白石,已經(jīng)被時光磨得更加明亮,靠在古樹根底的則被青苔包裹、覆蓋。它旁邊的綠蒲雜草都已經(jīng)長得齊腰高了。
大東溝森林里苔更令人難忘。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翻看我當時對著古樹下包裹三塊石頭的苔拍的一張照片,還是激動不已。那苔是一種細細的嫩綠,一種密密的新鮮,一種亮亮的濕潤,它們生命力旺盛,不僅包裹、覆蓋著那幾塊大小不一的白石,而且遍及周邊地面,直直包裹著那粗壯樹根,上到了一米以上,壓過了它周邊的那些各種各樣的小草、雜叢。這怎能不叫人想起王維的《書事》,“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毕肫鹆怂摹秾m槐陌》,“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虛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鼻嗵Α⑸n苔、綠苔,是王維的詩中一個很鮮明的意象。他的好多詩中都寫到了苔。路上的苔,樹上的苔,石頭上的苔,臺階上的苔,爬上人衣的苔,似乎都像是大東溝森林里的苔?;蛘呱n苔,或者青如山色的苔,或者綠似湖水的苔。當然,滾動的石頭不長苔,陽光朗照下的石頭也不長苔。那苔呀,映照和打量的是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寂靜和空靈。忽然有一天,詩人好像有什么預(yù)感,一大早就走出苔華老屋,吩咐家童掃地迎客。這就是《宮槐陌》里描寫的情景,小路上擠滿了宮槐的樹蔭,幽靜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被青苔覆蓋。今天要早早開門,灑掃院落,恐怕有高僧要來,不可怠慢。山僧,既是為山寺僧人的稱呼,也是僧人自己的謙辭。
山僧沒有來,因為這里太偏僻、太寂靜了。今天,我們來了。也只有在今天,我們才能來,來到這太古意境般的大東溝原始大森林里。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边@太古意境般的青山碧樹綠水世界,又讓我們仿佛走進了宋元明清時期的山水畫當中。大東溝四周的山水樹石,呈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翠綠蒼潤之美。這里,像倪贊的山水畫般清空,似龔賢的山水畫一樣厚重,仿佛王原祁的山水畫般蒼老,猶如石濤的山水畫一樣,天地間浸染著一股清新之氣?!吧届o如太古”,我們抬頭有白云,低頭見草蟲,極目茫茫樹木之外的山外山,卻看到了光和影。光影,古代的山水畫怎么能沒有光影呢?夏日里,白日浙漸西移,在森林和草地上投下了斜光斜影,古老的樹木和群山被映照的煥然一新,仿佛夏圭的《溪山清遠圖》一樣,清如水,淡如霧,很快縹渺遠去,陽光朗照,沐浴在光的瀑布里,山水樹木、草花苔石,一切都被傳神,煥發(fā)了生機……
這時,我聽到了鳥鳴。當然是一只鳥的啼聲,清清翠翠,嘰嘰喳喳,在古樹上空,在空谷幽蘭,自然是十分得動人心弦。一只鳥的啼聲很好聽,或者兩三只鳥在樹上鬧,也是動聽的。但是,如果一大群鳥在樹林里喧鬧,就變成了噪音。萬物皆有其所,包括聲音。鳥鳴山更幽。大東溝的森林里有一種非常自在而清雅的寂靜,仿佛空谷里的幽蘭一樣。因為,山的寂靜大于石頭,森林的寂靜大于樹,湖的寂靜大于水。當然,在大東溝里還有一種寂靜,那就是物的自體寂靜。一座山,一朵云,一棵樹,一塊石頭,一株草,一片葉,一粒苔,都有著自己的寂靜。還有一粒塵埃,一束光,風聲、落花、流水,都有它們物自體的寂靜。
這種在萬山深處、萬木深處感受到的寂靜,卻能讓我們領(lǐng)悟到了白云和流水的運動,領(lǐng)悟到了“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山的外面還有山的外面還有山”。
正在享受這萬籟寂靜之美之時,我忽然望見遠處山坡碧綠的樹前,立著大大的兩行字,“在呂梁,讀懂詩意中國”。
大東溝的詩意,比王維的山水詩多了一種生機,比宋元明清的山水畫多了一種活力。因為,在這幽靜清爽的大自然中,我不時地可以看見有一群又一群的人,在帳蓬下交流聊天,在草屋前寫生,在木橋下戲水,在平臺上研學,在大樹下畫巖石畫。因為,在中國,在新時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前面的翠綠樹林前,突然又屹立起兩行大字:“在呂梁,傾聽奔流中國?!?